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云创数据财务造假疑云:被立案后突发修正业绩 2.6亿营收变5000万 信披真实性有几成?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今年4月27日,云创数据(维权)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天后,云创数据发布2024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的审计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同日,公司对2024年业绩快报进行修正,涉及科目广泛、金额重大,其中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调减2.12亿元、0.65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大幅减少近80%,已不足900万元,仅是以前年度同期收入的零头。

此外,云创数据还涉嫌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等情形。公司此次修正业绩,财务造假已不打自招。

财务造假+资金占用

公开资料显示,云创数据是一家处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大数据存储和智能处理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大数据存储和大数据智能处理两大体系,其中大数据存储系列主要产品包括cStor超融合云存储系统、A8000超低功耗云存储系统、P1000高性能并行存储等,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

2021年8月,云创数据在北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2亿元中信建投担任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2025年2月28日,云创数据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归母净利润-1.09亿元。2个月后,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4月29日,云创数据发布2024年度财务报表,并修正业绩快报,主要涉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其中,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调整为0.5亿元、-1.74亿元,调减金额分别高达2.12亿元、0.65亿元。此次修正涉及科目之广泛、金额之重大,让资本市场为之巨震。

云创数据财务造假疑云:被立案后突发修正业绩 2.6亿营收变5000万 信披真实性有几成?

同日,云创数据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此时,公司营业收入已不足900万元,同比降幅高达80%,较以前年度有天壤之别。

云创数据涉嫌财务造假,似乎不打自招了。

如此诡异的行径,自然引起了审计机构的注意。上会所对云创数据2024年度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均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导致公司触及《北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0.3.1 条第(三)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所规定的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上会所无法表示意见,主要系以下四点:1、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2、重大报表项目数据调整无法核实;3、应收控股股东往来款无法核实;4、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截至2024年末,云创数据应收控股股东张真往来款高达5.35亿元,涉嫌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上会所无法证实该项其他应收款所涉及业务的真实性,无法确认该款项的真实性、完整性、可回收性以及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事实上,造假手段不管怎样高明,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其一,云创数据此前已连续两年营业收入持续大幅下降,但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却纹丝不动,在4.5亿元左右小幅波动。到了2024年末,应收账款仅剩0.55亿元其他应收款则激增至5.2亿元

云创数据财务造假疑云:被立案后突发修正业绩 2.6亿营收变5000万 信披真实性有几成?

同时,云创数据还变更了会计估计,大幅上调应收账款按账龄计提坏账的预期信用减值损失率。

其二,截至2024年9月底,云创数据在建工程余额高达2.3亿元,但到了年末直接变为0.37亿元,减少了近2亿元。此前的2022年、2023年末,公司账上在建工程均为0

云创数据主营产品为储存系统,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各期固定资产均不超过0.6亿元,且主要系电子设备,为何需要新建金额如此庞大的工程项目?

显然,云创数据或是通过伪造应收账款、在建工程等资产科目转移资金,来掩盖5.2亿元的大股东占款。

此外,云创数据还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情形。上会所审计发现,公司2024年通过募集资金账户支付供应商货款、装修费、技术服务费、工程费等合计6155.62万元,以前年度通过募集资金账户支付供应商货款、装修费、技术服务费、工程费等合计1.15亿元,累计违规使用募集资金1.77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一半以上

造假期间是否只有2024年?

2022年和2023年,北交所皆对云创数据的年度报告下发了问询函。其中,云创数据2023年年度报告被问询了两次

截至2023年底,云创数据的存货余额约2亿元,同比增长约30%。对于存货的增长,云创数据解释称,系公司在云创智能云平台、大数据智算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云创数据存货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额分别约2100万元、1500万元,转入金额占相关资产期末账面价值约36%、49%

北交所要求云创数据说明,未将服务器作为存货对外出售,而将其转为固定资产用于项目研发的做法是否具有经济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提前批量采购软件,并在采购后又转入无形资产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云创数据称,同行业上市公司中也存在类似存货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公司结合自身研发需要选择采用自建研发环境而非向外租赁算力的方式,在满足研发需求的同时尽量控制成本,根据研发进度领用转入固定资产具有商业合理性和经济性,符合云创数据实际经营情况。

对于存货转入无形资产,云创数据表示:“其他上市公司中也存在类似存货转入无形资产的情况。公司通过采购入库的主要为标准化行业应用软件,且考虑批量采购的经济性,在服务项目需求的同时,也可用于公司研发及管理,具有合理性,符合云创数据实际经营情况。”

但到了2024年底,云创数据的存货只剩0.33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了83.91%。此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也分别减少了62.17%、32.17%;其中,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盘亏0.39亿元

这是否意味着,云创数据以前年度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也存在造假的可能?

根据《北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五节第10.5.1条第(七)项,“根据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决定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连续3年存在虚假记载,前述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或者负债科目(本项情形适用于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虚假记载行为)”。

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云创数据最终被认定连续3年存在虚假记载,将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

另据《北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五节第10.5.1条第(五)项,“根据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决定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或者净利润任一年度虚假记载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且超过该年度披露的相应科目金额的30%;或者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科目任一年度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2亿元以上,且超过该年度披露的期末净资产金额的30%。计算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科目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时,虚增和虚减金额合计计算(本项情形适用于2024年度及以后年度的虚假记载行为)”。

有意思的是,云创数据2024年度营业收入的调减金额为2.12亿元,恰好达到2亿元以上。

财务造假叠加资金占用,云创数据是否会步广道数字(维权)的后尘?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oesdog.com/1695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