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离谱!多篇妇产科论文出现男性患者?!

  “唯论文”评价机制催生造假,而部分期刊存在“交钱即发”的灰色产业链。

  “唯论文”评价机制催生造假,而部分期刊存在“交钱即发”的灰色产业链。

  文 | 一一

  近日,媒体记者在知网查询发现,多篇妇产科领域的论文中出现“男女不分”的情况,在实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提到有男性患者,他们患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产后出血等。

  这些妇产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因出现“男性患者”而引发舆论广泛争议。在涉及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产后出血等女性专属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将男性纳入患者样本,甚至出现“男性产妇”等违背医学常识的描述,暴露了学术审核机制失效、论文代写产业链等深层次问题。

  护士论文现“男性子宫肌瘤患者”

  5月4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在网络流传。

离谱!多篇妇产科论文出现男性患者?!

  涉事论文原文

  网友发现,论文第一部分写到“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4-55岁”。论文中提到,选取的样本为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这组数据堪称魔幻——对照组40人里27男13女,观察组28男12女,男性占比近70%,男性比女性还爱得子宫肌瘤?真是离谱到家了。

  这篇论文明明开篇就写着:“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针对子宫肌瘤的研究,对照观察组病例中不可能包括男性患者。

  澎湃新闻记者在中国知网查询该论文看到,该论文在线公开时间为2017年11月29日,论文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霍文静。该论文于2017年6月发布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5月5日傍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此事件发布了情况说明:

  5月5日上午,我院关注到网友反馈的相关论文信息,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工作。经核查,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我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齐鲁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感谢广大网友关心。

离谱!多篇妇产科论文出现男性患者?!

  男患者多次出现在妇产科论文中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算是及时处理了一件学术不端的事件,但记者们却发现这样离谱的论文居然还不少。

  记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发现,有两篇涉妇科论文中出现男性病例,该两篇文章均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

  其中一篇题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联合卵巢移位、阴道延长对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的文章于2015年9月发表。

  在第一部分资料与方法中介绍: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中60例(60%)为男性,40例(40%)为女性;最大年龄为43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32岁;观察组中55例(55%) 为男性,45例(45%)为女性……

  再度惊现男性比女性患者还多的宫颈癌数据!

  另一篇名为《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产妇预防中的意义分析》的文章发表于2018年2月28日。

  文中称:“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治疗出现羊水栓塞的高危产妇14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的患者使用精心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护理。其中,实验组有31例女性患者,有34例男性患者,最小的患者有29岁,最大的患者有49岁,平均年龄为(35.51±3.7)岁。对照组中有32例女性患儿,有33例男性患儿,最小的患者有28岁,最大的患者有48岁,平均年龄为 (36.52±4.1)岁。”

  “高危产妇”病例中不仅出现了“男性患者”,部分患者还被称之为“患儿”。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

  此外,记者们还发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刊登的《介入超声对于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和应用价值研究》称,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 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大家健康》2015年刊登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要点分析》中写道:“78 例子宫肌瘤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33例,年龄26~57岁。32 例子宫肌瘤患者出现痛经、17 例患者经期延长,经量增多、4 例患者便秘、29 例患者贫血、22例患者尿频、54例患者存在伴随症状。”

  《中国农村卫生》2014年刊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称:“69例患者,年龄20-34岁,男35例,女34例,其中经产妇36例,初产妇33例。”

  如何破解学术不端?

  按照公众的医学常识,男性无子宫、卵巢等器官,理论上不可能罹患子宫肌瘤、宫颈癌或成为产妇。但论文中不仅出现男性病例,还描述“经妇科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等细节,显示编造痕迹实在太过明显。

  公开权威信息显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护士涉事期刊名为《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创刊于2014年,主办单位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系目前我国唯一一本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学术期刊。

  创刊于2003年的《中国医药指南》,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0.278。公众质疑,这样的学术期刊到底是怎么进行最基本的审核的?

  有评论指出,“唯论文”评价机制催生造假,而部分期刊年发文量超过3000篇,存在“交钱即发”的灰色产业链。护士、基层医生为晋升职称而“水论文”,部分通过代写机构完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涉事护士的论文发表8年后才被曝光,“羊水栓塞高危产妇”论文作者表示文章中出现男性病例是由于失误导致的……由此可见,部分期刊的审稿流程形同虚设,相关编辑并未履行基本的审核职责。发表这样完全没人看的论文,以及发表离谱论文的期刊,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论文造假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医疗行业专业性的质疑。有人建言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整改,如破除“唯论文”评价体系,建立以临床能力为核心的职称评审标准;推行论文数据溯源核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年发文量超千篇的期刊开展专项审查,取缔“掠夺性期刊”。唯有建立科学的、具有公信力的重视实际业绩的人才评价体系,才能把医护人员从唯论文评价中解放出来,也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荒谬、离谱的学术不端问题。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北京日报、新闻晨报等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oesdog.com/1753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