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叶诗文,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6岁的叶诗文在200米混合泳和400米混合泳项目上获得两枚金牌,并分别打破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天才少女一战成名,横空出世。“好想回到那个时候!”接受《体坛零距离》专访时,叶诗文这样感叹。
━━━━━
叶诗文走上游泳之路

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后,叶诗文回到家乡杭州训练。叶诗文六岁那年,幼儿园班主任向她父亲提出建议——让女儿练习游泳。父亲叶青松回忆,叶诗文小时候性格像男孩子,不娇气。
在家乡杭州训练的时候,叶诗文会趁休息时回到陈经纶体育学校,这里是她开始练习游泳的地方。在学校的室外泳池边,面对《体坛零距离》的镜头,叶诗文谈起小时候在这里训练,每年都“晒得像小黑猴”。她说以前泳池没有水线和五米线,自己经常会游歪,仰泳时还会撞到头。
启蒙教练魏巍谈到当时训练临近结束时,他总会安排叶诗文跟大些的孩子“较量一下”,为了考验她的心理素质,教练还提出只要小叶赢了,整个组都可以减少训练量。“有的小朋友碰到这种情况会很紧张,腿都发抖,但叶诗文不会。”魏教练回忆,叶诗文从小就有“大将风度”。
━━━━━
质疑让自己失去自信

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破纪录夺冠,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外媒强势质疑她是否服用违禁药品,最后五十米比男子奥运冠军罗切特游得还快等等。“其他国家选手一人拿好几枚金牌,我们从来都没怀疑过;为什么我拿金牌,大家就这么质疑?”面对铺天盖地的杂音,叶诗文很委屈。回忆起当时的感受,叶诗文说这些质疑曾让自己失去自信。“觉得自己身上被贴满了标签,我觉得自己每场比赛都必须赢。”叶诗文坦言奥运夺冠后,自己的心态也出了问题。
被问及少年成名,为什么没考虑急流勇退,叶诗文说“不希望自己做一个逃兵”,要勇敢面对所有问题。她觉得凡事都有两面性,少年成名让她很早实现了儿时梦想,也让她承受了那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压力。
━━━━━
低谷时在水里哭
伦敦奥运会后的四年时间里,世界大赛的领奖台上,始终没有叶诗文的身影。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获得200米混合泳第八名。“纠结、黑暗、迷茫、无助。”叶诗文用四个词形容低谷期的情绪,“每一堂课都在水里面边游边哭。”父亲回忆,那时叶诗文睡眠不好,检查结果是中度抑郁。
━━━━━
叶诗文为何从清华休学

在父亲的建议下,叶诗文进入清华大学,成为法学院的一名学生。教练和家人希望她专注学业,逐渐远离泳池,但叶诗文始终心有不甘,不想退役。“整整两个晚上都没睡觉,最终决定我要回来。”2018年,叶诗文提出休学,经过不到一年的恢复性训练,她在2019年世锦赛上,获得两枚混合泳项目银牌。“这对我来说是重生的一场比赛。”叶诗文说,“比得特别痛快,走出了之前那么多年的低谷。”
就在叶诗文身体和心态都慢慢变好的时候,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她却以0.01秒的差距意外落选。叶诗文说这个结果对自己打击不大,只是为没能发挥出训练的好状态而惋惜。她说自己还是有点贪心了,即使很疲惫的时候,还是给自己加很多重量训练,导致身体和神经不堪重负。
━━━━━
热爱支撑自己走过黑暗
错过东京奥运会,2021年10月,叶诗文回到清华继续学业。2022年,启蒙教练魏巍建议叶诗文参加家乡杭州举办的亚运会,她第二次中断学业备战亚运会,最终获得200米蛙泳金牌。回顾过往,叶诗文说,热爱的力量支撑自己走过黑暗时期。
面对《体坛零距离》的镜头,叶诗文想对低谷时期的自己说:“你已经非常棒了,只是对自己要求太高,太想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其实,你只需要满足自己的期待就可以了,永远不要忘记初心,你是因为热爱才游泳。”
━━━━━
期待打破蛙泳全国纪录
5月,叶诗文在昆明海埂基地训练,备战即将举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世锦赛选拔赛。她期待在200米蛙泳专项上有突破,打破全国纪录。被问及对游泳的热情会持续多久,叶诗文说会一直持续,直到身体无法支撑训练和比赛。展望未来,叶诗文希望能坚持到明年的亚运会,也可能会止步于今年的全运会。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刘德宾